农民收入与消费

  • 共同富裕背景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孙维林;刘艺卓;

    本文基于2014—2023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该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突出,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更显著,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地区间的市场联动会进一步强化收入差距收敛效果。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等政策建议,旨在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做贡献。

    2025年05期 v.41;No.263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数字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30个省际面板数据实证

    任铭时;张勇;王星欣;

    本文选取2011—2023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种实证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能显著提升农村居民消费;门槛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呈现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存在单一门槛效应。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以及推动电子商务发展这两种机制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推动效果更为显著。上述实证结果在经历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因此,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应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物流体系,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同时减小地区差距,重点关注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2025年05期 v.41;No.263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集体经济

  • 优化提升“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

    佟宇竞;

    在高质量推动实施“百千万工程”行动中,广东省云浮市积极探索“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鲜明的发展特色。但仍面临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度对接市场、链接整合资源的能力弱,发展模式和类型较为单一,联动联合机制还需完善,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能人缺失等挑战。为此,提出优化强村公司建设运营,实现集体资源高效配置和价值转化;巩固“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拓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模式;打造“跨村联建”升级版,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整体突破;挖掘延伸“村企共建”内涵,促进集体经济深度嵌入产业生态链条;加快农村职业经理人选聘培育,实现乡村建设向乡村运营转型;相互加持相互赋能,与“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同频共振等实施路径。

    2025年05期 v.41;No.263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农产品流通

  • 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及对策研究

    罗军;赵宁;

    猪肉作为中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CPI指数和居民生活成本,影响民生和宏观经济稳定。本文采用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研究分析了2020年1月—2025年4月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规律及其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呈现周期性波动(“猪周期”)、季节性波动和不规则波动的规律和特征,本文基于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周期性特征规律,提出促进生猪市场稳定的有效路径和对策建议。

    2025年05期 v.41;No.263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农业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进路

    朱婷;方凯;黄灏然;

    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刻作用于农业强国建设进程,但当前中国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着难以构建高质量生产体系、高科技经营体系与高效能产业体系三大冲突性挑战。新质生产力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可在“新”“质”“先进”三个向度赋能农业转型升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价值取向高度契合,未来需围绕“新农技”“新农资”“新农人”维度,探索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进路。

    2025年05期 v.41;No.263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乡村振兴战略

  • 清单制何以推动乡村高效能治理:逻辑与路径——基于广东惠州市Y区需求—回应的分析

    高青莲;张传明;贾海薇;

    回应治理需求,排除阻滞因素提升治理效能是当下乡村治理的现实之需。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清单制为“需求—回应”落实于乡村高效能治理治理提供了制度性驱动。研究表明,清单制与乡村高效能治理之间的内在逻辑在于:清单制促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厘清村级权责边界实现村级用权的可视化,激发村民参与创新治理方式,促使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效率实现乡村治理精细化,减轻村级组织负担实现乡村治理务实化。加强基层党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利用现代数字技术赋能,并建立监督评价机制,是清单制顺利实施推动乡村高效能治理的实现路径。

    2025年05期 v.41;No.263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长三角数字乡村建设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浙江安徽的实证研究

    姜霞;方颖;

    随着数字技术在农村的广泛应用,数字乡村建设逐渐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对数字乡村建设效率的科学测度,有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并为推动数字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参考。本文以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为研究对象,基于DEA-BCC模型测算2017—2023年数字乡村建设效率,结合Malmquist指数分析其动态演变趋势,并引入泰尔指数探讨省际效率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OLS回归模型,选取农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移动支付指数为变量,实证检验三者对数字乡村建设效率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整体建设效率较高,但省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效率变化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内部管理效率仍有提升空间;区域间效率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结构性分化特征突出;三类变量均对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为优化区域数字乡村建设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2025年05期 v.41;No.263 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