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贸易

  •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影响

    陈龙江;周筱颖;

    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曾被迫以农产品为重点进行关税反制。本文在理论分析关税反制对中国农产品进口的限制、转移和总效应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从数量和价格两方面进行实证评估,结果表明:(1)关税反制显著抑制了自美农产品进口数量,降低了美国农产品进口价格,加征关税达到一定反制效果;(2)关税反制亦产生了显著的进口转移效应,使中国增加了从美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进口;(3)关税反制总体上显著增加了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量,但并未提高进口均价。因此,仅就农产品贸易本身而言,关税反制并未对中国农产品的总体进口造成实质负面影响。

    2025年04期 v.41;No.262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土地问题

  • 新时代“枫桥经验”视域下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研究

    陈维君;马超杰;

    农村土地纠纷的突出特点为群众性、社会性、乡土性、行政职能性,新时代“枫桥经验”所提倡的源头治理及多元化解理念,对完善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仲裁和诉讼衔接机制有积极的指导价值。本文梳理了农村土地纠纷解决模式的实践演变及立法发展进程,揭示了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中存在的法律规范体系碎片化、缺少跨部门协同机制、仲裁机构权威性不足等问题,并提出新时代“枫桥经验”视域下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的构建路径,包括构建调解、仲裁、诉讼三位一体的程序衔接体系,着重完善诉前协调机制;努力打造基层治理组织和司法系统的协同治理网络,达成纠纷解决标准的规范化与统一化;推动仲裁员专业队伍的系统建设,强化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公信力。

    2025年04期 v.41;No.262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农产品流通

  • 认养农业平台可供性对消费者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

    李皎月;方静;张蓓;

    厘清认养农业平台可供性对消费者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对于扩大认养农业市场规模、助推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流通新业态发展尤为重要。基于认养农业研究情境,本文从可供性理论视角探究平台可供性与消费者参与意愿间的作用机制,剖析绿色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和绿色线下体验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认养农业平台的信息可供性、互动可供性及导购可供性均对消费者参与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功能价值与绿色情感价值在平台可供性与消费者参与意愿之间发挥并行中介作用;绿色线下体验显著增强绿色感知价值对消费者参与意愿的促进效应。由此,提出优化平台功能设计、激活线上线下协同机制等管理对策,为推动认养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025年04期 v.41;No.262 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农民收入与消费

  •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谢俊广;张佳;魏君英;

    数字普惠金融不仅是助力产业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更是促进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的重要方式。为揭示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促进长江经济带地区城乡收入平等和技术创新,本文采集2014—2022年长江经济带9个省份10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不包括上海、重庆等直辖市以及各自治州),运用面板固定效应与中介效应模型双重检验后,研究发现:随着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显著缩小趋势;数字普惠金融水平提升与技术创新创业呈显著正相关,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我国长江经济带地区技术创新具有积极影响;在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城乡收入不均等的过程中,创新创业呈现出显著的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在不同的粮食功能区均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在非粮食主产区中效果更加明显。

    2025年04期 v.41;No.262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 电商下乡与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助力农民增收——基于云南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黄蕊;沈妍;李永益;姚保帅;

    基于云南省121个县域2014—2022年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固定效应及交互项回归的方法,对电商下乡示范县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电商下乡政策能显著提升农村居民收入,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有效缓解了农民融资难题、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电商政策的正向效应,尤其在经济基础较薄弱的西部地区表现更为突出。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加大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与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创新与普及、制定区域差异化发展策略以及强化农村人才培训与多方协同合作的政策建议。

    2025年04期 v.41;No.262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渔业经济

  • 南海珊瑚资源科学开发对滨海休闲渔业发展影响研究——以广东省徐闻县角尾乡为例

    闫玉科;余达畅;林烨琳;闫竟豪;

    珊瑚及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对促进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滨海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作用。本文以珊瑚礁保护示范区沿海徐闻县角尾乡为例,深入分析徐闻县角尾乡珊瑚资源科学开发在促进滨海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坚持新发展理念科学开发珊瑚资源、深度开发渔家文化和珊瑚文化打造珊瑚文旅产业等系列活动,促使南海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2025年04期 v.41;No.262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乡村振兴战略

  • 新乡贤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机理、问题与路径

    曾保根;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新乡贤作为具备专业知识技能或资源优势、德才兼备且渴望回报乡土社会的社会能人,是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新乡贤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机理在于,其能够助推乡村有效治理,夯实共同富裕的政治基础;带动乡村人才振兴,夯实共同富裕的主体基础;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引领乡村文明建设,夯实共同富裕的精神基础。然而,新乡贤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政策供给迟滞,制度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平台载体缺失,多元参与渠道尚未畅通;文化认同弱化,互动互信纽带尚未筑牢。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因地制宜,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创新参与平台,健全互动机制;厚植文化根基,重塑信任网络。通过打造“制度—平台—文化”三维政策协同体系,不断扩大新乡贤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乘数效应。

    2025年04期 v.41;No.262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 下载本期数据